生命分析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发展战略咨询会于2025年6月3日在南京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陈洪渊、叶朝辉、张玉奎、杨秀荣、田禾、李景虹、刘买利、滕皋军、郭子建、郑海荣、陈春英、周翔等出席现场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俞汝勤、柴之芳、陈晓亚、万立骏、江桂斌、张锁江、唐本忠、彭孝军、谭蔚泓、赵宇亮、樊春海、顾宁等线上参加了会议,黄岩谊、鞠熀先、逯乐慧、毛兰群、邵元华、王伟、夏兴华、杨朝勇、张先恩、张晓兵、张学记、朱俊杰、庄乾坤等教授和近40位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吴迪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院士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并向现场参会的24位专家颁发了聘书。
现场专家及参会代表合影
郑海荣副校长在致词中介绍:“生命分析化学”是南京大学科研工作者针对生命与健康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基于化学、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的研究前沿,在本世纪初首先倡导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生命分析化学”研究领域提出20周年之际,生命分析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与我校其它5个原国家重点实验室一道,顺利通过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组。这次重组使实验室人才队伍由76人扩充到124人,极大地提升了实验室的原始创新动力与竞争实力。实验室在过去一年中,在生命分析化学方法学创新与生命医学的相关检测难题研究中取得了新突破,开拓了生命体系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新范式,业已成为该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校长指出,我们共同出席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战略发展咨询会,目的是为了实验室未来发展作顶层设计,这是实验室、也是南京大学盼望已久的。生命分析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发展化学生物学新理论和新技术、揭示生命过程的化学本质为目标,瞄准疾病精准诊治的国家需求和分析化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前沿,依据生命科学和人类健康中分析检测的特点,通过学科交叉,提出生命分析测试新原理,建立生命分析测试新方法、新技术,发展疾病诊断方法学和新型生命分析检测仪器或装置,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郑校长在致词中还介绍了南京大学推进实验室高质量建设与运行工作情况,将明确关键核心技术任务,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组织实验室进一步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协同优势力量合力攻关,不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有力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诚挚希望在座的院士、专家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南大、支持实验室发展,为实验室未来建设举旗定向、传经送宝,助力实验室实现跨越式发展。
郑校长在祝贺实验室全体成员的同时寄语大家,生命分析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前沿科学研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培养顶尖科研人才的重任。希望实验室将院士专家的宝贵意见转化为南大科研的发展动力、转化为实验室建设的能力水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牢牢坚持“四个面向”,进一步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研究方向、壮大研究力量、产出优秀成果,在国内竖起了一面鲜明的科学大旗,在国际上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为推动我国化学测量领域的发展贡献南大力量!
郑海荣副校长致辞
郑海荣副校长为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景虹院士颁发聘书
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景虹院士主持会议 鞠熀先主任工作汇报
在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景虹院士主持下,实验室主任鞠熀先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生命与健康化学中分析测试的意义、挑战与国家需求,生命分析化学的形成和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战略定位与历史贡献,生命分析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建设方案、研究方向与研究队伍;汇报了2024年度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开放运行、成果转化与重组举措等方面的工作;并以2025年4月发布的2024年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ScholarGPS)为例说明了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南京大学6位教授进入终身榜单,人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七,实验室陈洪渊、鞠熀先、朱俊杰和徐静娟4位教授入榜,并同时进入生物传感器(Biosensor)领域全球56人的终身榜单;Biosensor的lifetime全球榜单中鞠熀先教授位列第二,南京大学与中国的入榜人数均位列全球第一。作为实验室四个研究方向的代表,闵乾昊教授、黄硕教授、刘颖教授、康斌教授分别汇报了2024年实验室在微纳尺度生物分析、生物分子识别与成像、疾病标志物甄定与检测、生命分析仪器与装置四个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与会专家积极发言,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专家们充分肯定实验室的建设成效,认为其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成果显著,并在学科融合、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李景虹院士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南京大学发挥分析化学学科的优势,提出生命分析化学的概念,并不断加强对生命分析化学的理解与作用,在国际上贡献很大;希望实验室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任务,关注原位成像与组学特别是空间组学技术,融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强化这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学科交叉与合作,加强在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的声音,在理论创新、技术突破、产业赋能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实验室主任鞠熀先教授代表全体实验室成员,感谢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实验室建设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他强调,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战略力量,实验室将深刻理解与领会30多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以生命健康领域分析测试的国家需求为牵引,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动力与竞争实力,在生命分析化学方法学创新与生命医学的相关检测难题的研究中坚持科学问题导向、前沿技术支撑、学科交叉助力,通过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深化学科融合交叉、完善实验室的管理运行,在前期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生长点,开拓生命体系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新范式。
最后,化学化工学院黎书华院长发言,他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对实验室的指导和帮助,并表示实验室将深入贯彻落实专家建议,服务国家总体要求,为实验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